孩子总是对新鲜的事物产生好奇,兴趣满满,在规划儿童活动场地时,一个重要的设计原则是用“童眼看世界”。儿童的心理、喜好、活动、认知世界,设计师必须站在儿童的“高度”来设计,这样才可以设计出真正适合儿童的场地。
年龄常常是儿童户外活动分组的依据,儿童常会因年龄的不同而分为各自的小集体。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活动方式各不一样,游戏内容也各不相同。
1.不同年龄阶段的设计原则
1-3岁:大人需要陪同时刻看护,需要开阔的活动场地,设计时地面要柔软,活动设施伴随着肢体成长活动。
3-5岁:家长可以保持一段距离,(需要家长休息区)儿童互动性增多,肢体活动幅度增大,单独的活动场所和设施(跷跷板)。
5-10岁:家长可以托管,独立性增强,肢体活动已经成熟,需要更多的发展新互动性活动。儿童之间的交流以及父母和儿童共同参与的活动。
2.设计要素
儿童游乐场地设计要将性,造型、空间感等作为设计的主要因素。需要特别注意的有尺度感、色彩、铺装、植物等其他细节方面。
1)尺度感
对于儿童活动场地尺度的把控,尽量做到“小空间,多趣味”,不宜过大。
2)道路与铺装
分为场地外部道路和内部道路两种,外部道路应设计得简短直接,方便儿童快速进入活动区域。而内部道路则应该尽可能地增添趣味,方便使用儿童汽车、滑板等器材,其宽度一般在 0.8-1.5 米之间。通向儿童活动场地的道路和活动场地内的道路表面要平整防滑,而通向幼儿活动场地道路还要方便婴儿车通行。在所有的游戏设施下都应该采用保护性的地面,如沙地、塑胶、橡胶垫等。
3)游戏设施
全部设施要本着,以培养和锻炼儿童的体质与冒险精神为目的。游乐器具断头处理圆润、棱角光滑,结构稳定,尺度适宜,并应提供多种游戏器械供儿童选择,实现游戏难易程度的分级,让孩子们随着年龄和能力的增长而依次使用。
4)地形
在保留原生地形的基础上结合场地功能与主题以利用,应具两种或以上不同形式地形,且地表形态应作出相应改变,终成为充满趣味的游戏性微地形。
变化的地形能让孩子们在上面找到不同空间变化所带来的乐趣,并且可以结合地形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项目,如攀爬墙、钻洞等。如果坡度有陡然的变化,可考虑利用地形设计滑梯,平整的地面可用于体育运动场地。
5)边界
是划分场地功能的一种围护形式,可由道路、植物、建筑小品或其他自然界线构成,在视觉上或封闭、半封闭,或通透、半通透。在儿童看来,边界本身就是一件“好玩的东西”——可以攀爬、钻行、隐匿。
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