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融资:
供应链中的信用融资模式,没有确定的抵押物基础,是以供应链网络内各方长期业务往来所积累的信任为依托。
对于银行等资金方而言,由于没有抵押物,在风控上更加依赖供应链网络内交易行为的数据化、可视化,业务流程上对资金流向闭环的设计和控制,以及从业企业对于所服务行业的具体业务的隐性认知。
供应链金融中的信用融资的运用没有具体交易环节和主体的限制或倾向,具体应用模式因各场景而异,更多的依赖于供应链自身的数据化、可视化程度,随着科技手段的深化和整个社会征信体系的完善,信用融资模式未来将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
在整个供应链融资中,有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商业银行三个主要参与方。
其中,核心企业资信水平好,信用评级高,通过担保、回购等方式帮助将自身信用与中小企业进行捆绑,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
从而帮助靠自身信用无法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在整个供应链融资中起到主导作用;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在核心企业从上游采购的环节,由于其议价能力强,往往要求较为弱势的上游供应商对其赊销。
这样尽管能够提前拿货、延期付款。
但却损害了上游中小供应商的利益,使他们因为回款不及时而产生资金困难,进一步影响到供应商的经营与生产。
而中小供应商经营生产困难,势必影响核心企业货源供应的质量与数量。
因此,过分地要求中小供应商向其赊销,终还是会伤害到核心企业自身的利益。
基于此,核心企业在采购环节可以采用应收账款供应链融资模式来帮助中小企业。
在核心企业向中小供应商达成采购协议之后,中小供应商将形成的应收账款作为质押物。
向银行等第三方金融机构筹得借款。
若在还款期限内中小供应商无法还款,则由核心企业承担向银行还款的责任。
在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下,核心企业成为终的实际还款人。
以此将自身的信用与中小企业信用捆绑起来,使得银行不再像以往一样单独考察中小企业的资信水平。
而是重点考核核心企业自身资信实力,从而降低了中小供应商的融资难度,帮助中小供应商更好地经营生产,进而维持核心企业自身货源的高质与稳定。
在某个产业供应链中,中小企业总是围绕核心企业进行运营和合作,其现金流缺口也主要产生于应收账款、支付预付账款以及库存仓储期间,而这个资金缺口期间却又往往沉淀了大部分流动性和无形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