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收集系统的建筑设计标准:1、雨水资源的潜力
雨水资源潜力可以分成理论潜力和可实现潜力等。理论潜力指的是该用地上的降雨总量,是雨水资源量的值。实现潜力指的是采取已有的入渗和收集回用等方式和技术,可以从雨水资源中开发利用的量。雨水利用规模应该要和雨水资源的潜力相匹配。
2、利用雨水的能力
因为城市用水量远远要超过城市地面上的降雨量,因此建设用地内耗用雨水的能力高于雨水资源潜力。简而言之,建设用地内可资源化的雨水都可以经过入渗和回用率被消耗掉。这样,在确认雨水利用工程的整体规模过程中,就不再认为雨水消耗能力具备制约作用。
3、雨水自然循环特征
雨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中,落到地上的正常降雨量中有80% 左右被截流,剩下20% 变成地面径流被排走,而城市化产生的地面硬化会改变此特点,所以作为节水和环保工程,应该阻止这种改变,尽可能保持自然的水文环境,这是城市雨水利用规模的原则。
4、建设用地内雨水利用规模
从经济和的综合考虑上出发,应该利用设计频率当做一项标准,用来决定雨水利用工程的规模。
以上的设计标准,确保了雨水利用规模没有超出雨水资源的潜力,径流计算参数等确保了水量平衡计算和排放反映正常降雨条件,并且接近雨水自然循环特征。
雨水收集模块是PP塑料,可以将其埋进地下,进行收集雨水再利用,适合应用在雨水集蓄系统、家庭、公共场所以及企业的非饮用水收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越来越严重,雨水作为一种清洁、经济、实用的绿色水源,越来越获得大家的重视。城镇雨水收集系统的处理利用是采取蓄积、处理等方法来提升降水利用价值,减轻目前水资源影响城市发展的危机,属于一种开源节流、突破型实用技术。
雨水收集系统对城市河道和湖泊的水进行有效控制,经过低影响开发设施,进一步控制径流污染,大幅度提升水质,降低径流污染所导致的城市水环境污染。改善河湖生态系统和水环境,明显提高城市水环境容量。把示范区内河道水质提升到III级,符合城市发展备用水源的要求。
在城市地区,尤其是居住区的设施改造和建设中,采取生物截流、渗透、净化道路雨水等措施,有效补充水资源,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示范区面源污染负荷削减率达到56%以上。除此之外,降低由于积水导致的出行不便和财产损失,进一步改善局部小环境和小气候,提升居民生活环境质量。
景区雨水收集就是在景区建筑物的四周安装雨水收集系统,再加上地面的蓄水系统,共同形成雨水的再利用体系。其工作过程是对建筑屋面雨水进行收集储存,屋面水经过雨水斗、水落管以及过滤器的过滤后直接流经蓄水池,雨水中的颗粒通过沉淀、下沉或上浮到蓄水池的表面,出水再经过池中部的浮游式过滤器的再次过滤后,把水送到小区的专用管线、供水景以及小区其它用水,从而对雨水进行再次利用,终实现节水目的。由于景区水的用水量比较大、费用高昂,因此考虑到节约用水、降低成本和现阶段对雨水的可开发利用的程度,很有必要着手安装景区雨水收集系统,也就是将雨水以天然地形或人工的方法进行收集储存,再加以利用。
安装景区雨水利用系统,不但可以节约水资源,减轻用水压力,还可以缓解城区雨水洪涝,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控制雨水的径流污染,对改进景区的生态环境等有多重意义。简而言之,景区雨水利用系统不但可以产生明显的经济利益,还能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具有深远影响。
景区雨水收集系统的优点:
1、能够给附近的使用者提供自给自足的供水方式。
2、降低了直接用水泵抽取地下水的需要,同时也降低了施工成本。
3、提供矿物质含量低的高品质软水。
4、通过景观和农田的处理后,雨水进入到地下含水层,可以提高地下水的供应量并且提升水质。
5、盐分经过溶解和下移而排除土壤,减小甚至消除土壤中的盐分。
平时没有下雨的时候,屋面会覆盖很多的灰尘、沙粒或树叶,因此在开始降雨的5分钟或者2毫米内的雨水污染程度是很高的,通常需要把这个部分的雨水先排掉才可以进行收集。这个环节的排放不仅要做到有效,而且还需要自动运行。现在市场上有两种弃流装置:机械式弃流装置和容积式弃流装置,这两种不同的弃流装置适合应用在不同的雨水弃流环节中。机械式弃流装置
其工作原理是经过雨水汇总管中水流量的大小来进行弃流,在汇总管的雨水流量比较少的时候,弃流排污管是呈现在一个排放的状态,这时的雨水是排放掉的,在后期雨量加大的时候,弃流排污管就会呈现关闭的状态,雨水会被动流进收集管;后期降雨减少后,弃流管仍然处于关闭状态,直至雨停一段时间后,弃流管才会恢复到原始状态。机械式弃流装置不需要借助任何电力,完全是利用雨水的自然流向实现对雨水的弃流,而且内部的不锈钢杠杆能够调整弃流量的大小应用不同的弃流需求。
容积式弃流装置
其工作原理是先把污染的雨水存储起来,在雨停后就会将收集的污水进行自动排放,装置复位。该装置的特点是不会受到降雨量和降雨时间的影响,能够有效弃流每一场降雨,适合应用在不同类型的屋面。
以上两种弃流装置都能够有效地实现雨水弃流,也能够对污物实现自然排放,目前广泛应用在初期雨水弃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