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原理
金属型铸造既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形状复杂的铝合金、镁合金等非铁合金铸件,也适合于生产钢铁金属的铸件、铸锭等。
1)正确地选择金属型材料
2)正确地设计金属型壁厚
3)正确地设计金属型结构,尽可能地避免尖角及壁厚的急刷变化。
4)设计浇注系统应尽可能使金属液平稳进入型腔,避免金属液强烈冲刷型腔工作面。对钢铁金属铸件,应尽可能将浇注系统设计在砂芯中。
5)金属型毛胚要进行热处理,消除铸造应力。
6)应选择合适的涂料和正确的喷涂工艺以尽可能避免“热冲击”。正确地进行金属型预热和冷却。正确掌握铸件脱型的时间。
7)金属型使用应仔细清理,使用后要妥善保管。
为提高金属型寿命,可进行局部渗硅、渗铬、渗铝、以及进行阳极化、等离子喷涂等保护措施。
基准面
基准面决定铸件各部分相对的尺寸位置。所以选择铸造基面时,必须和铸件机械加工的加工基准面统一,其选择原则为:
1) 非全部加工的铸件,应尽量取非加工面作为基面。因为加工面在加工过程中,尺寸会因加工而变动,所以可能将造成相对尺寸位置的变动。而且铸件经过加工后,去掉的加工余面也不便检查。
2) 采用非加工面作基面时,应该选尺寸变动小、可靠的面作基面。用活块形成的铸件表面不选为基面。
3) 基面应尽可能平整和光洁,不应当有残余浇冒口、毛刺、飞翅等。
4) 全部加工的零件,应取加工余量小的面作为基面,以保证机械加工时不至因加工余量不够而造成废品。
5) 为了检验尺寸方便,是选择较大的平面作为基面,尽量避免选取弯曲的面,或是有铸造斜度的面为基面。
浇注工艺
常规浇注:通常情况下浇注应注意下列事项:
1)浇注一定要平稳,不可中断液流。应尽量使金属液沿浇道壁流入型腔,以利于消除气孔、渣孔等铸造缺陷。
2)浇注时按照先慢、后快、再慢的浇注原则。
3)浇包嘴应尽可能靠近浇口杯,以免金属液流过长造成氧化,防止铸件产生氧化夹杂。例如浇注铝全金,不要超过50㎜。
4)同样可以采用砂型铸造时的浇注经验及注意事项。